线上爆梗线下火热,“苏超联赛”何以火爆?

作者:小小主编发布时间:2025-05-27 20:24:01阅读次数:0

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二”“没有假球,全是世仇”“既分高下,也决生死”……近期,被球迷称为“苏超联赛”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遍全网。如果你以为只是线上玩梗火热,那你就错了。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足协获悉,刚刚结束的第二轮联赛,有4.9万多名球迷走进球场观看比赛,场均观赛人数接近1万,已经超越中甲,直逼中超了。怪不得全网都在问:到底是哪个天才想起来办“苏超联赛”的?

图片

办江苏人自己的联赛

这事要从去年底说起——2024年11月24日下午,一场久违的足球赛在南京奥体中心拉开帷幕,首届江苏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对抗赛次回合在南京打响。吉翔、周云、杨笑天、戈伟、张凌峰、苗明等江苏队旧将的出场,吸引了31986名球迷入场观赛,南京奥体仿佛恢复了往日联赛的气象。

图片

今年,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应运而生,13座城市各组建一支球队,代表所在城市出征,为城市荣誉而战。在国内,虽然有中超、中甲、中乙三级职业足球联赛和中冠业余联赛,但这些比赛都是全国性的,球队代表所在省或市在全国征战,相互之间的“恩怨纠葛”没有那么多。像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这样以城市为名组队参赛的省级业余联赛,在国内还比较少见。

江苏13队对于本次联赛都非常重视,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体育局了解到,早在今年2月底,各队就基本完成了组队任务。最终,13支代表队共有516人获得参赛资格,其中本科和大专学生85名、高中及中专学生69名、职业球员29名(含3名大学生和1名高中生),还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球员337名。球员年龄最大的40岁、最小的16岁,平均年龄24.09岁,真正做到了全民联欢。

图片

意外成为“梗王大赛”

本次“苏超”联赛的出圈,首先源于玩梗。在赛事发布会召开之后,主办方或许没有想到,首届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会以极快的速度火出圈。在抖音上拥有4575万粉丝的“叨叨傅”,一直以玩“江苏十三太保”的梗而闻名,平均每条短视频的点赞量在10万甚至是20万以上。在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开赛后,他以“地域梗”为由头,创作的短视频获得了大量球迷的关注,他本人也去到比赛现场“搞创作”。

随着赛事的火爆,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这一官方联赛也有了“苏超联赛”的民间称呼。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二”“没有假球,全是世仇”“既分高下,也决生死”等网络爆梗也层出不穷。宿迁和徐州的“楚汉之争”,无锡和苏州的“苏南德比”,淮安和扬州“淮扬正统之争”……每场比赛都充满看点,联赛官方定位的“球队以城市命名,通过城市队伍间的精彩角逐,激发地域认同感”被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图片

可喜的是,除了线上玩梗之外,线下真正走到球场里去观赛的球迷也有不少。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足协了解到,5月24日至25日,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,第二轮比赛的六场赛事共吸引59110名球迷到场观赛,场均9852人,其中有四场比赛球迷人数过万。具体来看,在盐城进行的主场对阵泰州的比赛,本轮入场球迷人数最多,达到14898人;其次是淮安主场对阵镇江的比赛,到场球迷12759人;宿迁主场对阵徐州,有12267人到场观赛;无锡主场对阵苏州队有11065人到场观赛;连云港主场对阵南京吸引6400人到场观赛;南通主场对阵常州有1721人到场观赛。

作为一项省级业余足球联赛,这样的上座人数已经非常可观。据统计,中国足球顶级职业联赛中超2024赛季的场均观众为19431人,2024赛季中甲联赛场均9520人。记者了解到,接下来的第三轮联赛,南京将于6月1日坐镇五台山主场对阵无锡队的比赛,首批放出的3000余张票不到一个小时全被抢光,这场比赛预计也将有超过1万名球迷到场观赛。

图片

“苏超联赛”何以火爆?

“苏超联赛”火爆的背后,折射的是江苏球迷对于足球比赛的渴望,根基是原本就非常雄厚的球迷基础。丁喆是“苏超联赛”南京队主场的MC(现场主持人),也是南京体育广播“天天足球”的节目主持人,多年来持续关注江苏足球。首轮联赛,他在南京五台山体育场感受到了6000多名球迷营造出来的“浩大声势”,当时,“苏超联赛”还没有在网上火起来。

“江苏城市之间本身梗就比较多,各市经济实力也比较强,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规模不错的足球场地,办赛基础好,球迷也多。”丁喆说,“再加上省里和市里都比较重视,自媒体的发达也让关于比赛的梗层出不穷,多种原因促成了本次苏超的火爆。”

图片

此前,江苏舜天、江苏苏宁时期,为江苏积累了大量的球迷,本地球迷群体数量庞大,也让本届赛事本身就有非常大的球迷基础。有意思的是,除了原本的球迷之外,“苏超联赛”还吸引了大量非球迷群体关注,在网络热梗的带动下,不少原本不看球的球迷,也走进赛场观看比赛,这或许更是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想要的效果。

这得益于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定位——充分展现出足球运动的广泛参与性和蓬勃活力。13支球队的516名参赛球员中,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球员有337名,占了半数以上。这样的“业余联赛,百姓舞台”,不禁让人想起了近年来非常火爆的“村BA”“村界杯”,正是有了这样的“草根血统”,才让“苏超联赛”如此接地气,如此直抵人心。

现代快报/现代+记者 王卫/文 王卫 顾炜/摄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