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亮力挺孙继海:可以不要18w赔偿!孩子终身别踢球中国人劣根性

作者:小小主编发布时间:2025-05-28 13:52:16阅读次数:0

前国脚孙继海的“嗨球”青训营,最近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——西安12岁小球员因伤退训被索赔18万,前国脚徐亮“终身禁踢换免赔”的言论更是点燃争议。

这场看似简单的退训纠纷,撕开了中国足球青训的理想与现实裂缝,也把 “免费午餐” 背后的规则博弈、人性复杂暴露无遗。

打 “全免费”旗号的“嗨球”青训,曾是无数足球少年的乌托邦。孙继海那句 “收费会挡住天赋”的宣言,让家长张女士毅然带孩子从西安奔赴大连。

图片

每天4小时高强度训练、免费的吃住装备,看似美好的青训童话,却在孩子确诊胫骨骨裂后变了味。

当张女士提出退训,青训营的“500元/天”索赔公式让她傻眼:没有明细单,没有协商余地,只有“待满一年赔18万”的强硬通牒。

更让她心寒的是,此前签过的合同从未拿到手,却被威胁“不交钱别想拿自由身证明”。这种“免费入场,高价离场”的操作,与孙继海打造的公益人设形成刺眼反差。

图片

据内部人士透露,其他退训孩子也面临1万-5万元不等索赔。所谓“全免费”,似乎成了吸引流量的招牌,而退训条款才是真正的“收费闸门”。

有网友辣评:“这哪是青训营,分明是足球版‘免费网游,氪金退坑’。”

前国脚徐亮的力挺言论让事件火上浇油:“不要18万可以,但必须签协议终身不踢球。”

这番话被网友拆解为 “二选一” 逻辑:要么赔钱换自由,要么禁踢换免单。看似 “专业人士” 对青训成本的维护,实则暴露了中国足球圈的丛林法则。

支持徐亮的声音认为,青训投入确实高昂——“嗨球”公布的年度预算超 2000万,仅教练团队就占600万,培养一个球员年均成本超10w。若允许随意退训,公益青训难以为继。

但反对者直指要害:孩子因伤退训,青训营是否该先反思训练负荷是否超标?是否存在揠苗助长?正如张女士质疑:“每天4小时高强度训练,12岁孩子的骨骼受得了吗?”

更争议的是“终身禁踢”的合理性。中国足协明确规定,青训机构不得限制球员自由转会,因伤退训更应无条件放行。

图片

徐亮的“禁踢论”,被法律博主批为“法盲建议”,甚至涉嫌违反《体育法》。有球迷反问:“如果青训营能私设行业禁令,是不是以后餐厅也能要求食客‘退卡就终身禁餐’?”

揭开“嗨球”的运营面纱,免费青训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流量生意。孙继海通过公益人设吸引15万网友捐款超800万,同时用“国脚青训”标签孵化商业价值 —— 旗下衍生的 “海选未来杯”、品牌传播预算高达280万,商业赞助与公益筹款形成闭环。

这种“公益搭台,商业唱戏”的模式,本无可厚非,但退训索赔的不透明,让公众对其资金流向产生质疑。

家长们的愤怒,本质是对“免费陷阱”的恐惧。当青训营用“热爱”包装商业逻辑,用“梦想”掩盖规则漏洞,家长们才发现,所谓 “零成本入学” 不过是 “高风险投资”。

图片

正如网友总结:“免费的东西往往最贵,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要付出什么代价。”

对比欧洲成熟青训体系,德国俱乐部会为青训球员购买运动伤害保险,西班牙足协明确规定青训机构退训违约金,不得超过年均成本的30%。

而中国青训还停留在“拍脑袋定规则”阶段,既想复制欧洲的免费模式,又没学会配套的保障机制。

徐亮那句“中国人见不得别人好”的指责,虽有护短之嫌,却意外照见舆论生态的撕裂。

一边是对孙继海“公益人设崩塌”的狂欢式批判,一边是对青训生存困境的理性探讨,两种声音激烈碰撞。有人借机发泄对中国足球的长期不满,有人则呼吁 “给青训试错空间”,折射出公众对足球改革的复杂心态。

图片

但无论如何,12岁球员的伤病不该成为流量工具,青训机构的公益初心不该沦为商业博弈的筹码。当孙继海选择对退训事件沉默,当徐亮用“劣根性” 来回避质疑,中国足球最需要的“透明沟通”“规则重建”却无人问津。

这场风波的最终走向,或许会以“协商减免”收场,但留下的信任裂痕难以弥合。中国足球青训本就脆弱的公信力,可能因一次争议事件流失更多支持者。

正如张女士在采访中哽咽:“我们不怕花钱,怕的是花得不明不白,怕的是孩子的热爱被当成生意。”

免费青训不该是“愿者上钩”的赌局,而应是有温度的成长陪伴。当青训营学会用科学训练守护球员健康,用透明规则保障双方权益,用公益初心而非商业套路去培育梦想,中国足球的未来,或许才能真正踢进 “希望之门”。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