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很多项目摘金夺银,而男足成绩这么差?
有人说,你同样无良。中国男子足球队的“浑水”,趟了就趟了吧。
我们总有一个疑惑,为什么很多项目,中国队能摘金夺银,但是男足上成绩这么差?足球要求速度,刘翔早早证明了中国人能跑,最近还有苏炳添。足球要求技巧,这个好像都不用找例证了。有人说,是团队协作意识差了。有人说,中国队隔个网,或隔个道,或讲究技巧的项目行,面对面对抗的项目,不行。
说来说去,一句话,都是两个肩膀顶一个脑袋,都是人,怎么能差这么多?
我说个故事吧。
你可知邹市明的体重是多少?你可以查查百度,上面会显示为48公斤,多少靓女们都梦寐以求的体重,而帅哥们会很惊骇,一个到现在已有三个娃的父亲,居然才不到100斤,还是个打拳击的。
但是至少在10年前,这个数字是准确的,因为14年前,他是北京奥运会拳击项目48公斤级金牌的获得者,而过了四年,幸运地涨了1公斤,他成了拳击项目49公斤级的金牌得主。拿了伦敦奥运会金牌后,他去打职业拳击,拿了2016年WBO蝇量级世界拳王金腰带。后来在卫冕战中落败。
说到这里,一定又有人说我在不知所云,说足球呢,扯到邹市明。对,邹市明好像跟国足关系不大,最多后来邹市明和冯潇霆同台出现在吐槽大会,邹市明贴脸“嘲讽”了国足(娱乐成分偏重)但是我还得说下去。
有人说,金腰带水分大,因为看中了身后的中国市场,经纪公司才积极地进行商业运作,没打几场比赛,积分都不一定够去打金腰带,还不是金腰带的比赛来钱多。有人说,丢脸,输给一个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人,在拳台上被打得不成人样。
但是如果你认真了解过邹市明,你大约不会这么想了。
为什么是48公斤?因为48公斤(曾经)是奥运会男子拳击比赛的最低级别,也是中国最容易取得突破的级别。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拿了铜牌之后,就有经纪人递来支票,他拒绝了。在金牌至上的环境里,一块铜牌算不上什么,他需要一块金牌作为“放人”的筹码。
2008年,他拿了金牌,领奖台上,他手捧鲜花,身披国旗,仰面而泣。他都准备好一套说辞了,关于梦想。但是领导说,不能在家门口拿一个金牌,不能让人觉得是昙花一现,咱是国家培养的。梦碎。

他又等了四年,完全错过了职业拳手的黄金年龄,多少职业拳手都是年纪轻轻在奥运会表现出彩便立刻转战职业拳坛,比如阿里。但是32岁的他创下奥运转职业的最高龄记录。
而打职业背后的艰难,也是高于周围的,曾经奥运会上的技术在职业赛场才几乎一无是处,他要忘掉。曾经为了维持48公斤的体重,每天只能吃半饱,现在为了增肌,狂吃蛋白粉,但是已经32岁了,无法吸收过多的营养。
还有,职业拳台上,是要拿脑子生抗对手180公斤到200公斤重量的击打,而强如帕奎奥一拳能达到800磅。多少拳击手在45岁后因此患上帕金森。
所以,在奥运拳台成就辉煌的32岁的邹市明,压根没必要去打职业,职业拳击的世界确实纸醉金迷,但是背后的风险是巨大的,梅威瑟现在还能炫富,可能哪天就颤颤巍巍了。在中国的娱乐时代里,也有路子能达到那些,就比如在他参加《爸爸去哪儿》之前,并不被中国观众熟知,而之后,他更多地打上了“轩轩的爸爸”的标签。但是他选择了去打职业,哪怕要冒风险,还要忍受嘲讽。
好了,邹市明的故事说到这里了。大约有人会说,通篇废话。兄弟,要不要给你搭个台,你上去讲单口相声,说书也行。说了这么多,也没明白你要说什么?
我要说什么?
邹市明大约是体制下中国运动员的一个范例。体制之下,为国出征的运动员们都是层层选拔,国家培养的,都是倾注了国家的心血,肩负着国家荣誉的。所以,很多项目,我们能摘金夺银。但是在这样的体制下,训练的强度能够让一个164公分的成年男子常年保持48公斤,个人利益放一边,别谈梦想,梦想就是拿奥运金牌。而体制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便不可避免。李娜一句“不为国家比赛”引起轩然大波,后来更是放出“不给自由就走人”逼宫。更近的例子是,那个因为一句“小鲜肉”成名的宁泽涛已经退役。举这些例子,主要说明体制的强大控制力量,而国家荣誉的讨论,还要放到后面了。
而运动员留洋,也是在体制的控制之下进行的。王治郅因为“拒绝国家队征召”背负骂名。后来姚明留洋前签了协议,于是各种大大小小的国家队比赛,包括像斯坦科维奇杯这样的“冲KPI”(不便明说)的比赛都要回来,姚明曾在采访时无奈地说,经常是我回来了,麦迪伤了。麦迪回来了,我伤了。最近的例子是,朱婷为备战奥运会,结束了在土耳其的留洋生涯。而王霜突然回国的背后,也有这样的考虑,在巴黎踢得风生水起的她,回国后成了外援的绿叶。
体制的有效运作,在加上国家荣誉的号召,我们能在很多项目上出成绩,有些项目甚至“长期垄断”。于是有人幻想,足球也这么干,把国内好点的球员层层选拔召集起来,按照部队的训练强度来训练,不信这样都赢不了。这么干肯定不现实,哪个足球强国不是以联赛为基础的。
但是足协真这么干过,就像其它项目的运动员留洋一样。
2001年为备战十强赛,足协联合几大部门发布“蛇年第一号文件”,核心思想就是要求各俱乐部以国家利益为重,严禁现役国家队队员赴海外效力。哪怕不能完完全全照搬体制那一套,一句“国家利益为重”,照样能搬出各种文件。
那个时期,很多中国都在海外打出了一片天地,在很多欧洲国家,无论顶级联赛还是次级联赛,都能见到中国球员的身影。比如范志毅,曾是水晶宫的队长;比如孙继海,留下过半场奔袭门前就想的画面,他的勤勉在英伦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就像产品销售一样,前面的人打开销路,但是后继无人。很长时间里,我们见不到海外联赛能有中国球员的身影。
《山河故人》里张译给儿子取名“到乐”谐音“dollar”,他要为儿子赚美元。但是时代一变,一个本土球员都能获得天价转会费,比如张呈栋。赚人民币比起赚euro或dollar,来得更多了,更轻松了,就在家门口。那谁还出去呢?不仅不出去,出去的也就镀个金,完了转内销。我总喟叹武磊留洋作出的牺牲,物质利益是一方面,留洋拿的工资完全比不过在中超(中超射手王,怎么都得是当时的顶薪吧)而更重要的是,他是有娃了,作为父亲,家庭责任是他一定要考虑的。

前人栽树,后来树倒了。很多球员其实能在海外立足,不说一定要在顶级联赛,但是愿不愿意是一点,人家对中国球员的记忆,早就消散了。就像狼堡签张稀哲,原来是为了卖车。
好了,现在感觉不能这么干了,要让球员留洋,于是又拿出留洋计划了。
总结而言,确实很多东西没有写好,因为还是要控制体量,否则自己不知道还能写多少,说不定写完更让人看不懂。很多东西确实没表达清楚,体制是我们能够在国际赛场上取得瞩目成就的关键,背后是国家荣誉。国家荣誉是个复杂的东西,很多时候被错误地运用了。
